2021年5月1日起,起重机必须要有这个装置!
2021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文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2021年5月1日起,新出厂的桥式、门式起重机必须设“双限位”装置。
“双限位”装置,指的是起升高度限位器,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安全装置,但它却被很多使用单位忽视。
起升高度限位器的作用
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装置通常是指起重机上限制运动行程和工作位置的安全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是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中的一种重要装置。
其作用是当吊具上升至设定或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动力源,使吊具不再继续升高,避免吊具与横梁、卷筒、臂架部件相撞,从而导致部件损坏等事故。
起升高度限位器的常见类型
目前,广泛使用的起升高度限位器有重锤式、传动式以及断火式三种。传动式起升高度限位器常见的有螺杆式、蜗轮蜗杆两种。
重锤式高度限位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易安装
●缺点:精度低,易失灵,功能单一
涡轮蜗杆高度限位器
●优点:运动精度高,也可设置下降限位
●缺点:调整繁琐,易磨损,易漏油
断火式高度限位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也可设置下降限位
●缺点:精度低,易失效
起升高度限位器的设置要求
根据TSG-Q7015/7016:
检查是否按照GB/T6067.1-2010中9.2.1设置了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吊具起升到极限位置时,是否能够切断动力源。
起升机构均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计规定的上极限位置时,应能立即切断起升动力源。
在极限位置的上方,还应留有足够的空余高度,以适应上升制动行程的要求。
在特殊情况下,如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还应装设防止越程冲顶的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器,第二级起升高度限位器应分断更高一级的动力源。
起升高度限位器常见失效原因
●设备因素:
老化、螺杆磨损、重锤摆动导致复位弹簧弱化等。
●人为因素:
管理不到位;重要部件日常检查、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故意短接;起升范围调节不当或经常随意调节等。
起升高度限位器失效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接下来特检君将结合三个起重机械事故案例,告诉大家后果有多严重。
案例一
2014年2月,无锡某公司起重机操作工魏某在浇铸车间使用遥控器操作起重机,同时操作主钩(额定起重量40t)与副钩(额定起重量10t)。
由于主钩下降速度较慢,副钩上升速度较快,魏某按照平时操作习惯将副钩停至上升极限位置即停止操作副钩,专心操作主钩。
此时,由于上升极限限位器失效,副钩冲顶绞断钢丝绳,副钩吊钩组坠落砸中下方正在挂钩工件的工人徐某腰背部致其倒地,徐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9月,无锡某金属制品公司起重机司机李某在操作起重机主钩吊运工件时,起重机的副钩起升高度限位器失效。
副钩冲顶绞断副钩钢丝绳,副钩掉落砸中正在地面作业的工人朱某,朱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20年5月,温州永嘉县某学校工地塔吊起升高度限位器失效,塔吊吊钩在空吊上升过程中冲顶。
吊钩钢丝绳断裂,导致塔吊吊钩坠落,砸中一名泥工班组作业人员头部,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以上三个案例告诉我们:起升高度限位器的缺失或失效,容易引起事故发生。
正常情况下,当起重机的吊具上升到上极限位置时,限位器就会自动切断电源,防止吊钩等取物装置继续上升。
如果起升高度限位器的缺失或失效将导致吊钩或吊具冲顶,钢丝绳完全卷起后,电动葫芦或者卷扬机继续工作从而拉断钢丝绳,就会引发重物坠落事故。
因此,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务必要重视检查起升高度限位器的功能是否完好。
为深刻吸取此类事故教训,特检君特别梳理了这些事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短板,以及起重机械作业和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改进提升的方向,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①操作起重机前必须验证起升高度限位器、大小车限位、急停按钮等电气安全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②严禁使用起升高度限位器来制停起重机。
③严禁在吊钩下方区域作业。
④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照规程开展生产工作。
①加强对电气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方可使用。
②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巡查频次和力度,及时纠正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
③使用单位应当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辨识事故隐患风险点能力,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规定进行操作。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应当依法对起重机械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处理。